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他的作品以自然、质朴和真实著称。其中,《归园田居》组诗尤为人所熟知,它们记录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今天我们来欣赏《归园田居·其五》,一起感受这位伟大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原文: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青欲遍,我亦不忧贫。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的一种宁静与满足。首句“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展现出远离世俗喧嚣、避开繁华都市的田园环境。“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清净与安逸。他关闭柴门,让心灵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和。
接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描述了诗人偶尔会到村庄里与邻里交流的情景。这里的“披草”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乡村小径的特点,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则体现了田园生活的真实与简单,人们之间没有过多的闲谈,更多是关于庄稼生长的话题。
最后,“桑麻青欲遍,我亦不忧贫。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他并不担忧贫穷,但仍然害怕秋天的到来,因为那意味着万物开始凋零。尽管如此,诗人依然感到无比幸福,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五》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佳作,更寄托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明白,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也可以从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