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战乱频繁,亲人离散,诗人身处异乡,望着明月,不禁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战鼓声中断了人们的行走,边塞的秋天传来孤雁的哀鸣。
从今晚起白露渐重,月亮却依然照耀着我的故乡。
我虽有兄弟,却都流落四方,家中无人可以打听生死。
寄出的书信常常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事仍未平息。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塞的寂静与孤寂,引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诗中“月是故乡明”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珍视与无奈。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被迫离散,音讯难通,诗人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情感。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结语:
《月夜忆舍弟》不仅是一首思乡怀人的诗,更是一幅战乱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缩影。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也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对亲人深深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