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内容
《喂——出来》是日本作家星新一创作的一篇短篇科幻小说。文章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情节,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
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山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洞穴。他出于好奇往里面扔了一块石头,结果听到“喂——出来”的回声。于是他开始往洞里丢东西,从废纸、果核到旧衣服、垃圾,甚至还有老鼠和猫。洞似乎无底,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吞进去。人们纷纷将各种废弃物扔进这个洞中,认为它是一个“万能的垃圾桶”。然而,有一天,一个声音从洞中传来:“喂——出来!”接着,所有被扔进去的东西都重新回到了地面,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篇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了人类对环境的不负责任,警示人们不要以为可以随意破坏自然,最终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情节。
- 学习作者运用象征、夸张等手法表达主题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讽刺意味和警示作用。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环境保护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提问:“如果你有一个可以‘吃掉’一切垃圾的洞,你会怎么做?”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 找出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 梳理故事发展脉络。
- 提出自己的疑问。
3. 精读探究(20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为什么人们会把垃圾扔进洞里?
- “喂——出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小说中的“洞”象征着什么?
- 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什么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分析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及其后果。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垃圾污染的视频或展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如果我也有一个“洞”》。
- 或者制作一份环保倡议书。
五、板书设计
```
喂——出来
┌───────────────┐
│ 主题:环保警示│
└───────────────┘
↓
┌───────────────┐
│ 象征:洞——自然│
│垃圾——人类行为│
└───────────────┘
↓
┌───────────────┐
│ 结局:反噬——警钟│
└───────────────┘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今后应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多角度表达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