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律动采果子中班律动教案:摘果子共2页】一、活动名称:
《摘果子》——中班音乐律动活动教案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音乐和动作的结合,让幼儿了解“摘果子”这一劳动场景,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听辨音乐节奏的能力,并能根据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 音乐素材:轻快、富有节奏感的背景音乐(如《摘果子》儿歌或类似风格的音乐)
- 教具准备:果子图片、小篮子道具若干
- 环境布置:模拟果园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采摘水果的经历:“你们有没有去果园摘过果子?摘果子的时候是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发兴趣。
2. 欣赏音乐(5分钟)
播放《摘果子》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节奏。教师可配合简单动作,如拍手、踏步等,让幼儿跟随节奏进行身体律动。
3. 学习律动动作(10分钟)
- 教师示范动作:双手模仿摘果子的动作(向上伸展、弯腰、转身等),并讲解每个动作的含义。
- 幼儿模仿练习:分步骤学习动作,教师逐个指导,确保动作准确。
-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轮流扮演“果农”和“果子”,进行互动练习。
4. 完整律动表演(10分钟)
在音乐伴奏下,全体幼儿一起完成完整的《摘果子》律动。教师可加入一些变化动作,如“风吹果摇”、“果实掉落”等,增加趣味性。
5. 结束环节(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伸展四肢等,帮助幼儿缓解身体疲劳。同时回顾本次活动内容,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摘果子”主题的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果子模型。
- 结合语言活动,讲述与“摘果子”相关的绘本故事,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注意事项:
- 动作设计要符合中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避免过于复杂或危险的动作。
-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幼儿在活动中碰撞或摔倒。
-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七、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音乐律动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摘果子”的动作,提高了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今后可以尝试更多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音乐活动,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