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感悟(《秒的认识》教学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间单位“秒”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接触过,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动手操作来理解“秒”的概念,成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本节课以“在体验中感悟”为主题,围绕《秒的认识》展开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对“秒”的直观感知,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提问:“你能在1分钟内完成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钟表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与秒针的运动关系。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学生初步感知到秒是比分钟更小的时间单位。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例如:闭眼听秒针走动的声音,感受“滴答”声的节奏;用手势模拟秒针的移动,体会一秒的长短;用计时器记录自己做一件事所需的时间,如拍手、写字等,从而获得对“秒”的具体认知。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被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一项任务,如“在10秒内读完一段文字”、“在30秒内拼出一个图形”。通过这种限时挑战,学生不仅增强了时间观念,也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专注力。
此外,教师还引入了生活中的实例,如红绿灯的转换时间、体育比赛中的计时器、电视节目中的倒计时等,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秒”的理解。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学生说:“原来一秒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有的学生则表示:“我以后会更加珍惜时间。”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秒”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在真实体验中感悟到了时间的价值。这正是“在体验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未来的数学课堂,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知识不再只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生活中可触摸、可感知的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