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15《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15《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9 20:49:04

15《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诫子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诸葛亮的生平。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能准确翻译全文。

3. 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教育思想和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阅读兴趣。

二、课文简介: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虽短,但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诸葛亮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和对人生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

三、字词积累:

1. 夫: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议论或引出话题。

2. 淡泊:清静寡欲,不追求名利。

3.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4. 静以修身:通过宁静来修养自身。

5. 俭以养德: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

6. 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境就无法明确志向。

7. 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8. 惧:担心,忧虑。

9.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努力治理国家。

10. 夫学须静也:学习需要安静的心境。

四、文言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准则,是以宁静来修养自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没有淡泊的心境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需要安静的心境,才能增长才干;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展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光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最终如枯叶凋零,大多难以有所作为,只能悲哀地困守陋室,到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五、内容理解:

1. 文章开头提出“君子之行”,指出君子应当以“静”和“俭”为本。

2. 作者强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明只有内心宁静、淡泊名利,才能树立远大志向,实现人生价值。

3. “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说明学习需要专注和持续的努力,才能增长才干。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指出如果缺乏自律和沉稳,就会导致失败。

5. 最后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进取,否则将一事无成。

六、问题探究:

1. 诸葛亮为什么在《诫子书》中特别强调“静”和“俭”?

- 因为“静”可以使人专注、明志,“俭”可以培养品德,二者都是修身立德的重要基础。

2. 文中提到“非学无以广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3. 作者为什么要劝诫儿子“戒躁”?

- 因为急躁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和行为方式,不利于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

七、拓展延伸:

1.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淡泊明志”的理解。

-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充实。淡泊名利,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2. 如果你是诸葛亮的儿子,你会如何回应父亲的教诲?

- 我会认真听取父亲的教诲,努力学习,保持谦逊和自律,做一个有志向、有品德的人。

八、巩固练习:

1. 解释下列词语:

- 淡泊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2. 翻译句子: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 简答:

- 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

九、参考答案:

1. 解释:

- 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 静以修身:通过宁静来修养自身。

- 俭以养德: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

2. 翻译:

- 没有淡泊的心境就无法明确志向。

- 年龄随着时光流逝,意志也随着时间而消磨。

3. 简答:

- 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以下人生哲理:

- 要以宁静和节俭修身养德;

- 志向和学习缺一不可;

- 急躁和懒惰会导致失败;

- 要珍惜时间,努力进取,以免后悔。

十、总结:

《诫子书》虽然篇幅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仅对古人有指导意义,对现代人也有重要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应保持内心的宁静,注重品德修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