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第3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3(15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第3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3(15页),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10:29:38

(人教部编版)优质省一等奖教案第3单元与朱元思书教案3(15页)】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 了解吴均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体会其山水散文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手法。

- 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体会作者情感。

-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写景语言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图片:富春江山水风光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 提问:你是否曾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打动?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吴均笔下的富春江。

2. 作者简介(5分钟)

-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善写山水,风格清新自然。

- 介绍《与朱元思书》的写作背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3. 文言字词积累(10分钟)

- 重点词语讲解:风烟俱净、从流飘荡、奇山异水、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经纶世务、横柯上蔽、疏条交映等。

-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推测词义,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4. 朗读课文(10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 分组朗读,教师点评。

5. 翻译课文(15分钟)

- 分段翻译,逐句讲解,强调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 结合板书,梳理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

1. 内容分析(15分钟)

- 提问:文章写了哪些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

- 引导学生归纳:水之清、急;山之高、险;林之幽、静。

- 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色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 写作手法赏析(10分钟)

- 对比:水之“缥碧”与山之“千百”,突出自然之美。

- 动静结合: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表现动态美,“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表现静态美。

- 虚实结合: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由景及情,引发联想。

3. 情感体悟(10分钟)

- 提问:作者为何要写这封信?他想表达什么情感?

-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 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需要“返璞归真”?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

- 回顾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再分写水、山、林,最后总结。

-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山水的古文,如《三峡》《小石潭记》等。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并默写关键语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词汇。

3.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印象中最美的自然景观,并尝试模仿本文的写景手法。

五、教学反思(略)

六、板书设计:

(可配合PPT或黑板展示,呈现文章结构、重点词语、写作手法等。)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设计,注重语言积累、思维训练与情感体验,符合语文核心素养要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