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考题汇编及答案】《隆中对》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为其分析天下大势、提出战略构想的一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远见,也成为了后世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近年来,在语文考试中,《隆中对》常作为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涉及字词解释、句意理解、主旨归纳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题及其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使用。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屏人曰(因为)
B. 孤不度德量力(孤单)
C. 遂用猖獗(于是)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
答案:C
解析:“因”在此处是“于是”的意思;“孤”是古代君主的自称,不是“孤单”;“此可以”应理解为“这可以作为……”。
2. 下列句子中,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B. 此诚不可与争锋
C.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D.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答案:A
解析:原句为“将军身率……出于……”,属于主谓结构;A项“荆州北据……”同样为主谓结构。
二、翻译题
1. 翻译句子:“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参考答案: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2. 翻译句子:“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参考答案:如果能够占据荆州和益州,凭借险要的地势加以防守,向西与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向南安抚夷族和越族。
三、简答题
1.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哪些战略建议?
参考答案:
- 刘备应先占据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
- 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 内修政理,外联吴越,等待时机;
- 最终实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目标。
2. 诸葛亮为什么认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参考答案:
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具备发展经济和军事的基础,是建立稳固政权的理想之地。
四、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 这段话中,“此诚不可与争锋”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答案:指曹操拥有强大的兵力,并且控制了皇帝,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
2. 作者认为孙权“可为援而不可图”,这是基于哪几个方面的考虑?
答案:
-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根基稳固;
- 地势险要,百姓归附;
- 有贤能之士辅佐,势力强大。
五、拓展思考题
1. 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谈谈你对“天下三分”的理解。
参考答案: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认为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而刘备则应在荆州、益州立足,形成鼎足之势。这种局面是当时各方势力力量对比的结果,也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长远战略蓝图。
2. 你认为诸葛亮提出的“跨有荆、益”战略是否具有可行性?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一战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荆州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益州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二者结合可形成稳固的根据地。同时,通过联合孙权,可以形成对曹魏的夹击之势,有利于长期发展。
总结
《隆中对》不仅是诸葛亮智慧的体现,更是中国历史上一篇极具战略价值的文献。通过对该文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希望以上考题与答案能为大家提供有效的复习资料,助力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