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 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观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热爱。
-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 难点:体会作者语言的感染力与思想的深度,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课文音频、教学设计文档。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顾拜旦及其奥林匹克理念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现代奥运会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奥运赛场上的激情与团结,提问:“你们知道奥运会为什么能跨越国界、连接世界吗?”引出课题《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并介绍作者顾拜旦。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文章围绕“奥林匹克运动复兴”展开的三个主要部分。
3. 提问引导:作者为什么要纪念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精读,重点分析以下
- 第1段:回顾历史,强调奥林匹克精神的珍贵。
- 第2段: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与作用。
- 第3段:展望未来,呼吁人们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2.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他们对“更快、更高、更强”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展示北京奥运会、东京奥运会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与变化。
2. 讨论:在当今社会,奥林匹克精神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象征,更是人类追求和平、团结与进步的体现。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传递正能量。
(六)布置作业(2分钟)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奥林匹克精神》,字数不少于300字。
- 阅读顾拜旦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思想主张。
五、板书设计:
```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顾拜旦
一、历史回顾:奥林匹克精神的珍贵
二、精神内涵:团结、和平、奋斗
三、时代意义:传承与发扬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集体意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与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