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新人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新人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6 12:58:57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新人】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中的信任与沟通问题,培养尊重他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羚羊木雕”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 难点:

理解文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冲突,体会作者对亲情的深刻描写。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人物情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收到过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礼物”在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作用。

接着出示课题《羚羊木雕》,并简要介绍本文是讲述一个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 文中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 “羚羊木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 精读分析,深入探究(20分钟)

(1)人物形象分析

- 万芳:善良、重情义,愿意帮助朋友,但也有自己的想法。

- “我”:内心矛盾,既想维护友谊,又害怕违背父母意愿。

- 父母:关心孩子,但方式较为严厉,缺乏沟通。

(2)关键语句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如:“我手里攥着木雕,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让学生体会“我”的复杂心情,并讨论这种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3)象征意义探讨

“羚羊木雕”不仅是实物,更是友情与信任的象征。通过这个物品,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4.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 你认为父母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 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家庭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5.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短片或朗诵音频,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珍贵。

教师总结:真正的友情需要理解和尊重,而亲情更需要沟通与包容。

6. 作业布置(2分钟)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最珍视的一件礼物》,谈谈它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 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

```

《羚羊木雕》

——亲情与友情的碰撞

人物:我、万芳、父母

情节:送礼 → 被拿走 → 内心挣扎

主题:信任、沟通、理解

意义:木雕象征友情与亲情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文本分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兴趣。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的发言机会较少,今后可适当调整节奏,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七年级语文教学,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