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辛弃疾原文意思】《西江月》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辛弃疾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爱国将领的内心世界。
原词如下: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写的是夏夜行走在黄沙岭路上的情景。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国事的关切。
逐句解析: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月亮从树梢升起,惊动了枝头的喜鹊;夜风轻拂,带来蝉鸣。这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生动的夏夜景象,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听觉的享受。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鸣,仿佛在谈论着来年的丰收。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中有几颗星星闪烁,山前却落下几点细雨。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天气的变化。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回忆起曾经的茅草屋和村边的树林,当路一转,忽然看到小桥流水,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一句表现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眼前景色的惊喜。
整体赏析:
整首词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绪,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却屡遭贬谪,壮志未酬。这首词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此外,词中语言质朴自然,节奏流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味,体现了辛弃疾在词作中“以俗为雅”的艺术风格。
结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词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在动荡年代中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这首词虽短,却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