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小故事-七根火柴】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里,无数普通战士用生命和信念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其中,“七根火柴”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深深触动人心。
那是在1935年的冬天,红军部队翻越雪山时,天气寒冷刺骨,行军途中几乎每个人都被冻得瑟瑟发抖。队伍中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名叫卢志英。他个子不高,但性格坚韧,总是默默无闻地承担着最艰苦的任务。
那天夜里,部队在一处山脚下扎营。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取暖,可火苗微弱,难以驱散寒意。卢志英摸了摸口袋,发现里面还剩下七根火柴。这是他从出发时就一直小心保管的,原本是准备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
就在大家为没有火源而发愁时,卢志英站了出来。他拿出那七根火柴,轻轻地说:“我这里有七根火柴,够点起一堆火。”说完,他小心翼翼地擦亮一根,火光瞬间照亮了他的脸庞。其他人也纷纷围过来,借着这点微弱的光,大家开始生火、做饭、取暖。
然而,当火堆渐渐燃起时,卢志英却悄悄地把剩下的六根火柴藏进了自己的衣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多点几根,他只是笑了笑,说:“留着吧,万一后面有更需要的人。”
后来,队伍继续前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前方传来消息,有一支小队迷失了方向,急需火源来辨别方向和保持体温。卢志英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将那剩下的六根火柴送了出去。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火柴交给了战友。
几天后,这支小队终于找到了大部队。他们感激地问卢志英:“你是怎么知道我们走失的?”卢志英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相信,火柴能带来希望。”
“七根火柴”的故事,在红军中流传开来。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火柴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信仰、牺牲与无私奉献的故事。在那个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年代,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汇聚成了红军胜利的基石。
今天,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不应忘记那些像卢志英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七根火柴,虽小,却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