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贯满盈的意思和典故】“恶贯满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作恶多端,罪行累累,到了无法再容忍的地步。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恶人的谴责,也蕴含着“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的传统道德观念。
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恶贯满盈 |
拼音 | è guàn mǎn yíng |
释义 | 形容人作恶多端,罪行极重,到了不可饶恕的地步。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罄竹难书 |
反义词 | 仁至义尽、善始善终、积德行善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批评中,形容坏人行为极端恶劣。 |
二、典故来源
“恶贯满盈”最早出自《尚书·泰誓上》:“纣王无道,暴虐百姓,恶贯满盈,天命将亡。”这句话是周武王在伐纣时所发布的文告,用来指责商纣王的暴政,认为他已犯下滔天大罪,天理不容。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恶贯满盈”被广泛使用。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其种种权谋手段和残暴行为,常被描写为“恶贯满盈”。又如《水浒传》中,高俅、童贯等权臣,因祸国殃民,也被视为“恶贯满盈”的代表人物。
三、现代用法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恶贯满盈”依然具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它不仅仅用于描述历史人物,也可以用来评价现实中的违法行为者。例如,某些腐败官员、黑社会头目、严重犯罪分子等,常被媒体或公众称为“恶贯满盈”。
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任何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四、结语
“恶贯满盈”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正义、道德和因果报应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成语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行善积德,远离邪恶。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的含义、出处及现代应用,旨在提供准确且易懂的信息,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
以上就是【恶贯满盈的意思和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