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计划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设定材料的计划单位成本,将实际发生的采购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反映材料采购的节约或超支情况。以下是关于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公式的总结。
一、计划成本法基本概念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在材料采购时,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入账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对材料采购情况进行控制和分析,便于及时发现成本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主要计算公式
项目 | 公式 | 说明 |
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 实际采购数量 × 实际单价 | 指企业实际支付的材料费用 |
材料采购的计划成本 | 实际采购数量 × 计划单价 | 按照计划成本计算的金额 |
材料成本差异额 | 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 | 差异为正表示超支,为负表示节约 |
材料成本差异率 | (材料成本差异额 ÷ 材料计划成本)× 100% | 表示实际成本偏离计划成本的程度 |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 成本差异率 | 用于调整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
三、举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购入A材料100公斤,实际单价为10元/公斤,而计划单价为9元/公斤:
- 实际成本 = 100 × 10 = 1000元
- 计划成本 = 100 × 9 = 900元
- 成本差异额 = 1000 - 900 = 100元(超支)
- 成本差异率 = (100 ÷ 900) × 100% ≈ 11.11%
若当月发出材料50公斤,则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为:
50 × 9 × 11.11% ≈ 50元
四、总结
计划成本法通过设定计划单价,使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能够快速判断成本是否合理。通过计算成本差异额和差异率,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采购决策。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定期调整计划成本,确保其与市场变化保持一致。
如需进一步了解计划成本法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以上就是【计划成本法计算公式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