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3-27 11:35:01
三国时期的智慧与幽默
三国时期,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被迁往魏国都城洛阳。魏文帝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是否真心归降,设宴款待,并特意安排蜀地歌舞助兴。旁人都为刘禅的处境担忧,他却怡然自得,甚至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也。”随行的大臣郤正见状,担心这样会被司马昭怀疑,便悄悄提醒刘禅说:“如果魏王再问起,你可以说想念蜀地。”后来,司马昭果然再次询问,刘禅照搬郤正的话回答。司马昭笑道:“怎么和郤正说得一样?”刘禅顿时慌张起来,脱口而出:“是啊,就像郤正说的那样。”众人闻言大笑,司马昭也因此认为刘禅胸无大志,不再对他多加防备。
这个故事虽带有讽刺意味,但也展现了刘禅性格中的另一面——或许正是他的“乐天派”心态,让他在乱世中得以保全性命。然而,“乐不思蜀”一词却成了后人批评缺乏远见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