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提高幼儿园的卫生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以规范幼儿园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和保洁工作。
一、餐饮具清洗消毒的基本原则
1. 安全第一:所有清洗消毒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执行,确保餐饮具无毒无害。
2. 科学管理:采用合理的清洗流程和技术手段,确保清洗效果达到卫生要求。
3. 责任明确:明确各岗位职责,落实到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二、餐饮具清洗消毒的具体步骤
(一)清洗阶段
1. 初步冲洗:将使用过的餐饮具用清水进行初步冲洗,去除表面的食物残渣。
2. 细致清洗:使用洗涤剂对餐饮具进行彻底清洗,重点清洁餐具的边缘、底部等容易积存污垢的部分。
3. 再次冲洗: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确保洗涤剂完全被清除干净。
(二)消毒阶段
1. 物理消毒:可以采用高温蒸汽或煮沸的方式进行消毒,温度需达到100℃并持续10分钟以上。
2. 化学消毒: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液(如含氯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比例配置后浸泡餐饮具,时间不少于5分钟。
3. 紫外线消毒:对于不易高温消毒的物品,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三)保洁阶段
1. 干燥处理:消毒后的餐饮具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避免二次污染。
2. 分类存放:已消毒的餐饮具需分类存放于专用的保洁柜中,并保持保洁柜内部清洁。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保洁柜内的卫生状况,确保其干净整洁,无异味。
三、日常管理与监督
1. 定期培训: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其卫生意识和服务技能。
2. 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卫生监督小组,不定期抽查餐饮具的清洗消毒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记录备案:每次清洗消毒过程都需做好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和核查。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园餐饮具的卫生质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用餐环境。希望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好这一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