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钟声在清晨准时响起,薄雾还未完全散去,但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阿明坐在角落的位置,手里攥着一支旧钢笔,目光却游离不定。他低头看着桌面上那本泛黄的法语书,心里五味杂陈。
窗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韩麦尔先生来了。他依旧穿着那身庄重的黑色礼服,手里捧着一个布包。阿明注意到,他的步伐比平时更缓慢,似乎每一步都承载着沉重的情感。
“同学们,”韩麦尔先生站在讲台上,声音平静而有力,“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打破了沉闷。阿明抬起头,看见韩麦尔先生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他从未见过老师如此悲伤的模样,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愧疚感。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并不喜欢这门课。”韩麦尔先生继续说道,“但是,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法语教会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也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即使以后不能在学校学习法语,也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它。”
学生们默默点头,没有人说话。阿明偷偷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发现他们的眼神中同样充满不舍和无奈。他知道,对于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学习法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
韩麦尔先生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叠发黄的手稿。“这是我整理出来的法语语法笔记,”他说,“希望对你们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他将手稿分发给每位学生,然后走到阿明面前,递给他一本崭新的练习册。“阿明,这是你的,”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
阿明接过练习册,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却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梦想,转而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技能。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也不够努力,所以总是逃避那些需要付出更多耐心与坚持的事情。可现在,韩麦尔先生的话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
课后,阿明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课堂上的场景。他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法语课,更是韩麦尔先生对他们的期望与鼓励。他决定尝试一下,哪怕只是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信任。
几天后,阿明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自学法语。起初很困难,但他没有放弃。每当遇到难题时,他就会拿出韩麦尔先生留下的笔记,仔细阅读每一句话。渐渐地,他对法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逐渐掌握了基础语法。
几年过去了,阿明终于成了一名优秀的画家。他在画布上描绘出故乡的风景,用法语为作品配上诗意的文字说明。他常常想起那个早晨,韩麦尔先生站在讲台上的模样,以及那句简单却深刻的话:“语言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
多年以后,当阿明再次回到家乡时,他特意去了曾经的小学。学校早已焕然一新,但教室里的黑板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模样。他站在那里,仿佛又听到了韩麦尔先生的声音:“最后一课,也是第一课……”
阿明握紧拳头,在心底默念:“我会继续下去,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