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中的地面在月光下显得洁白如霜,
乌鸦栖息在树上静默无声。
冰冷的露水悄然无息地打湿了桂花。
今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人间,
有谁会像我一样,被这浓浓的秋思所困扰呢?
赏析:
此诗开篇即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画面:月光洒在庭院里,地上如同铺了一层白霜;乌鸦栖息在枝头,似乎也被这静谧的夜晚感染。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庭院中的桂花,那沾染了冷露的桂花更增添了几分寒意,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第三句点明主题——“今夜月明人尽望”,说明此刻正是众人共同仰望明月的时刻,人们或许都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或故乡。最后一句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迷茫:“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疑问不仅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聚散离合的深思。
王建通过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在短短四句之中营造出了浓厚的诗意氛围。他以月光为媒介,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中,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此外,诗中的语言简洁凝练,却饱含深意,体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艺术风格。读罢全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还能体会到他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叹息。这种复杂而又真挚的情感,正是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