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只关注葫芦,而忽视了葫芦叶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葫芦枯萎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表面,忽视问题的根源。语言简洁生动,寓意深刻,适合引导学生理解道理、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 学会从故事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合理推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做事要注重细节,不能只看结果。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寓言的寓意。
-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只有注重过程,才能获得好的结果”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朗读、图片、动画等)
- 生字卡片
- 学生预习课文并完成导学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种了一颗葫芦,你会怎么照顾它?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葫芦最后会枯死?”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并齐读。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讲解“藤、蚜、盯”等字的写法和意思。
3. 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这个种葫芦的人怎么样?
(三)精读感悟(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分析人物心理变化。
- 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但不关心叶子。
- 叶子上有蚜虫,他却不管。
- 第三段:葫芦慢慢变黄、枯萎,他很后悔。
2.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语气。
3. 提问引导:
- 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没有注意到叶子上的蚜虫?
-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合作: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只看结果,忽视过程”会带来什么后果。
2. 情境模拟:假设你是种葫芦的人,现在你要重新种一颗葫芦,你会怎么做?
3. 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事都像种葫芦一样,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收获成功。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复述故事。
2. 教师总结寓意:做事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表面,忽视细节。
3.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学到了什么》。
- 和家长分享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六、板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
┌───────────┐
│种葫芦的人│
└───────┬────┘
↓
只看葫芦,不看叶子 → 葫芦枯萎
↓
寓意:注重过程,才能成功
```
七、教学反思(课后)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寓言的寓意。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训练,提升课堂互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