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不仅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更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登楼》是杜甫晚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虽仅有八句,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堪称杜甫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作。
《登楼》全文如下: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首诗写于公元764年,当时杜甫正寓居成都,面对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局势,内心充满忧思。他登上高楼,远眺山河,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诗。
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开篇点题,描绘出诗人登楼时的心境。眼前的繁花似锦,本应令人心旷神怡,但诗人却因“伤客心”而感到悲凉。这“伤”字,既是对美景的感伤,更是对国事的忧虑。“万方多难”四字,直指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也体现出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展现时空的流转。锦江的春色仿佛从天地之间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无常,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世事的无常。这一联既有景物的壮美,又暗含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
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坚定信念。尽管外敌入侵、战乱不断,但他相信中央政权依然稳固,不会轻易动摇。同时,他也希望边疆的敌人不要再来侵犯,表现出一种对和平的渴望。
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则借古讽今,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后主刘禅是亡国之君,但其祠庙仍然存在,令人感叹。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最后以“梁父吟”作结,既是对古代贤士的追思,也是对自己命运的叹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宏大,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造诣与思想深度。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登楼》一诗,既是杜甫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体现。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