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出自唐代诗人张俞的《蚕妇》。这句诗语言简练,却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劳动人民的辛酸,是古代诗歌中极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之一。
原诗如下:
《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这首诗通过一位养蚕妇女的视角,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强烈不满。诗中“昨日入城市”,描绘了这位妇女进城卖丝的情景;“归来泪满巾”,则表现了她因未能卖出好价钱而伤心落泪的情绪。接着两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直指那些穿着华丽丝绸的人,并非真正从事养蚕工作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者或商人。这一对比强烈地反映出当时社会阶级之间的巨大差异。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结构紧凑,意蕴深远。它没有过多的修饰,却以白描手法真实再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批判性。尤其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句,已成为后世人们用来讽刺社会不公、揭露剥削现象的经典语句。
在思想内容上,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平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关注劳动的价值,反思财富分配的合理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直接描述,更是对人性与社会制度的深刻反思。这首诗虽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