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三年级】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劝说”的含义,掌握基本的劝说方法和技巧,学会在不同情境中进行有礼貌、有条理的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练习劝说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良好习惯,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口语交际的能力,体会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 掌握劝说的基本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合理运用劝说技巧。
三、教学难点:
- 如何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选择合适的劝说方式。
- 在劝说过程中保持礼貌、清晰、有说服力。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情景对话案例、课堂活动任务卡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内容,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劝说事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希望别人做某件事,但对方不愿意?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劝说》这一课,看看如何用语言来‘说服’别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 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录音,学生认真听读。
2. 提问引导:
-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 小明为什么要劝说小红?他是怎么劝说的?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内容。
(三)深入分析,理解劝说方法(10分钟)
1. 分组讨论:
“劝说”需要哪些要素?
引导学生从语气、态度、理由、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
2. 教师归纳并板书劝说的要点:
- 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说明理由,让对方明白你的观点;
- 听取对方意见,保持耐心;
- 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四)情境模拟,实践劝说(15分钟)
1. 情景设定:
教师提供几个生活化的情境,如:
- 小明想让弟弟早点睡觉,但弟弟不想。
- 小红想让妈妈带她去游乐园,但妈妈不同意。
- 同学在操场上乱扔垃圾,你想劝他不要这样做。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劝说者,另一名扮演被劝说者,其他同学观察并记录。
3. 每组展示后,全班共同点评:
- 有没有做到有礼貌?
- 理由是否充分?
- 是否达到了劝说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联系实际(7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劝说别人,比如劝朋友不要迟到、劝家人注意安全等。你能举出一个自己曾经劝说过别人的事例吗?”
2. 学生分享,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去劝说别人,明白了劝说不仅是说话的艺术,更是沟通的桥梁。”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一次成功的劝说》,描述你劝说别人的经历。
- 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劝说家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训练,提高其口语交际的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