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拉拉勾》】一、活动名称:
《拉拉勾》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歌曲《拉拉勾》的旋律与节奏,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学唱和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肢体协调能力。
3. 引导幼儿理解“拉拉勾”这一动作所表达的友好与和解的意义,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三、活动准备:
1. 歌曲《拉拉勾》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小道具(如手链、小星星贴纸等)。
4. 教室环境布置温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亲切的语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比如:“你们有没有和好朋友吵架后又和好的经历?”鼓励幼儿分享,引出“拉拉勾”的主题。
2. 学习歌曲(10分钟)
播放《拉拉勾》的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学唱,并配合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拉手等,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和节奏。
3. 表演互动(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内容,可以是边唱边跳,也可以是模仿拉手的动作。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拉拉勾代表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和好?”通过交流,让幼儿明白“拉拉勾”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友谊的象征,懂得珍惜友情、包容他人。
五、延伸活动:
1.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音乐材料,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2. 组织“好朋友日”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友爱。
六、教学反思:
本次《拉拉勾》音乐活动整体效果较好,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歌曲的学习与表演,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还增强了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今后可以在活动前多设计一些情境导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同时,在分组活动中,应更加注重个别差异,给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适当的支持与鼓励。
此外,本次活动中的道具使用较为简单,未来可以尝试加入更多创意元素,如自制小道具或结合绘画、手工等形式,使音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拉拉勾》是一节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音乐课,既锻炼了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适合大班幼儿的音乐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