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天气预报】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含义,知道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雨、雪、风等)。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识别不同的天气状况,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培养关注天气变化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 天气预报视频片段(可选)
- 天气符号卡片(晴天、雨天、多云、雪天、风天等)
- 白板或黑板
- 彩色笔、画纸
- 天气记录表(每人一张)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每天早上起床前会看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天气预报”。接着出示几张不同天气的图片,问:“这些是什么天气?你们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
2. 探索与学习(10分钟)
教师展示天气符号卡片,逐一讲解每种符号代表的天气情况。例如:
- 晴天:太阳笑脸
- 雨天:下雨的云朵和雨点
- 多云:有云的天空
- 雪天:雪花和帽子
- 风天:风吹动树叶或旗帜
鼓励幼儿模仿天气符号的动作,如“风天”可以做“吹风”的动作,“雪天”可以学小雪花飘落的样子。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分组进行“天气小画家”活动。每位幼儿拿到一张天气记录表,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选择对应的天气符号并涂色或绘画。完成后,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天气,为什么选择它。
4. 延伸活动(5分钟)
播放一段简短的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电视上的天气播报员是如何介绍天气的。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看天气预报,并在第二天来园时分享。
四、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识别天气符号。
- 评估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用简单语言表达天气情况。
- 收集幼儿的天气记录表,了解他们对天气的认识程度。
五、活动延伸建议:
- 在班级设置“天气角”,每天由一名幼儿担任“小小气象员”,负责记录当天的天气。
- 开展“天气日记”活动,让幼儿每天画一幅天气图,积累天气变化的经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有趣的符号和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建立了对天气的基本认知。今后可在活动中加入更多互动元素,如角色扮演“天气播报员”,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