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再塑生命的人》
作者:海伦·凯勒
在我生命的最初几年里,我仿佛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光明,听不到声音。我的世界是沉默的,没有语言,也没有声音,只有无尽的迷茫和孤独。
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安妮·沙利文的老师来到我的身边。她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是我重新认识世界的引路人。
她第一次握住我的手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她教我用手指拼写单词,教我认识世界。起初,我并不理解她的意思,但慢慢地,我开始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被感知、被表达。
我记得有一次,她带我去井边,让我把水倒在手上,然后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这个词。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水”就是这个清凉的东西,它可以从井里流出来,也可以从我的手中滑落。
从那以后,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开始学习更多的词汇,也开始理解周围的一切。我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写字,甚至学会了说话。
安妮·沙利文不仅教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她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如果没有她,我可能永远无法走出黑暗,也无法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她不仅“再塑”了我的生命,也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二、教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 理解“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海伦·凯勒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 懂得尊重他人、珍惜教育、感恩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体会安妮·沙利文对海伦的影响。
- 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课文录音。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与基础理解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海伦·凯勒的照片,提问:“你了解这位特殊的作家吗?”
-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失明失聪的人是如何成为作家的?
2. 初读课文(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混沌”、“触觉”、“启蒙”等。
3. 整体感知(10分钟):
- 提问: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总结:文章讲述的是海伦·凯勒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世界、获得新生的过程。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与情感体验
1. 精读课文(1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句子,分析其性格特点。
- 举例:“她第一次握住我的手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
- 讨论: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体现了老师的什么品质?
2. 品味语言(10分钟):
- 学生朗读精彩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如“水”这一关键词的作用。
3. 情感升华(10分钟):
- 提问:为什么说安妮·沙利文是“再塑生命的人”?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她不仅教海伦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她对生活的希望。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与写作练习
1. 拓展阅读(10分钟):
- 推荐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其他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分享阅读感受,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2. 写作练习(15分钟):
- 题目:“我想对你说……”
- 要求:以海伦·凯勒的口吻,写一段感谢安妮·沙利文的话。
3. 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感恩与坚持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再塑生命的人”》。
3.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引导,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