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司马光》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言短文,讲述了古代少年司马光在同伴落水时冷静思考、果断砸缸救人的故事。这篇课文不仅语言简练,而且寓意深刻,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沉着、机智、勇敢的品质。
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围绕“理解内容、感悟人物、拓展延伸”三个维度展开,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司马光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遇事冷静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
- 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司马光的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如果你看到有人掉进水缸里,你会怎么做?”引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司马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 小组合作,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 重点讲解“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等句子,帮助学生把握情节发展。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司马光没有喊人帮忙,而是选择砸缸?”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式。
4. 角色体验(10分钟)
- 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模拟“小伙伴落水”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司马光当时的心理活动。
-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5. 拓展延伸(5分钟)
-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应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或感悟。
6.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司马光的聪明与勇敢,强调遇事冷静、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写一篇小作文《我心中的英雄——司马光》。
五、板书设计
```
司马光
——机智救人
群儿戏于庭 → 一儿落水
司马光砸缸 → 救人成功
品质:冷静、机智、勇敢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与启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结语:
《司马光》不仅是一篇简单的古文,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它教会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冷静思考,勇于行动。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