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旧见之,或载酒肴而往,余人皆有,独余无。然吾不以此为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或有酒,便往饮之。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自传体散文,全文虽仅百余字,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文中“五柳先生”实为陶渊明的自况,借“五柳”之名,寄托其高洁之志与超然之心。
文中描述了他因家境贫寒,生活拮据,但并不因此感到困苦。他喜爱饮酒,虽家贫无酒,仍能随遇而安,饮酒后便安然离去,毫无牵挂。屋内破败,衣衫褴褛,但他却怡然自得,毫不在意。他喜欢写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志向。
“五柳先生”不仅是一个人名,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他代表了陶渊明对自然、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他远离尘世喧嚣,过着简朴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中“隐逸”文化的精髓。
这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虽无华丽辞藻,却耐人寻味。它不仅是陶渊明个人生活的写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缩影。通过“五柳先生”的形象,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
如今读来,依然令人感动。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五柳先生”的精神显得尤为珍贵。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富足,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