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课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课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在线等,很急,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2 12:08:34

课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和欣赏。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还能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诗句的大意。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 初步了解古诗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

-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括天门山图片、配乐朗诵音频等)

-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 黑板、粉笔、学生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天门山?或者听说过天门山?”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出示天门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壮观景象。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天门山的古诗——《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发音。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天门中断楚江开”:解释“天门”、“楚江”的意思,说明这是天门山被江水冲开的景象。

- “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江水在天门山前回旋流淌的情景。

-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绘两岸青山相对而立,仿佛在迎接来客。

- “孤帆一片日边来”: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方向驶来,画面充满动感。

2. 引导想象

- 提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 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想象中的天门山景色。

(四)深入理解(10分钟)

1. 分组讨论:

- 诗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美丽?

- 诗人为什么选择“望天门山”作为题目?

2. 教师总结:

- 李白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与江水的奔腾,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再次感受诗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美丽风景,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2. 观察一幅山水画,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较浅显,今后应加强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