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课堂实录人教版x】【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一课。
【教学目标】
1.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遇问题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 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掌握相遇时的总路程等于两车(或两人)路程之和。
- 难点: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出发去学校,他们会在哪里相遇?为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在学校门口”,有的说“在路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人同时出发,但速度不同,他们会不会在同一个地点相遇?
二、探索新知(15分钟)
1. 教师出示例题:
小林和小强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个地方出发,小林每分钟走60米,小强每分钟走40米,问几分钟后他们会相遇?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方法一:分别计算两人各走多少米,直到总路程为600米。
- 方法二:利用公式“总路程 ÷(速度之和)= 相遇时间”。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相遇问题中,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总路程等于各自路程之和,所以可以使用总路程除以速度之和得到相遇时间。”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变式题,如:
1. 甲乙两人相距1200米,甲每分钟走70米,乙每分钟走50米,问几分钟后相遇?
2. 如果甲先走了10分钟,再乙开始出发,那么他们什么时候相遇?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思路。
四、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如果两人不是同时出发,而是甲先出发了5分钟,之后乙才出发,那么他们什么时候能相遇?”
学生思考并尝试用之前的方法进行分析,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解题思路。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
-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总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 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运用公式。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完成课本第89页的练习题;
2. 自选一道相遇问题,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变式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 相遇问题
- 总路程 = 甲路程 + 乙路程
- 相遇时间 = 总路程 ÷(甲速度 + 乙速度)
- 示例讲解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