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是一篇寓言性质的短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穿井”的故事,揭示了谣言传播的危害和信息误传的后果。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中,以引导学生理解信息传递中的真实与虚假问题。
一、原文节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者,传之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于秦君。秦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题目解析:
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讲述“穿井得一人”这一误传事件,说明了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曲解和夸大,最终导致误解和混乱。其主旨在于提醒人们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来源,避免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2. 为什么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只是听到一些模糊不清的消息就当作事实去传播,还不如不去听。作者借此批评那些不加辨别地传播谣言的人,强调了信息核实的重要性。
3. “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的本意是什么?
答:丁氏原本的意思是,他在家里挖井后,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即“得一人之使”),而不是真的在井里挖到了一个人。
4. 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不要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获取信息时应多渠道核实,避免因信息偏差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损失。
三、写作特色:
《穿井得一人》虽然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者先叙述事件的发生,再描写谣言的传播过程,最后点明主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四、总结:
《穿井得一人》不仅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更是一则深刻的警示。它让我们认识到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必要性。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以此为鉴,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盲从、不轻信、不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