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21:45:24

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和族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并初步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科学探究意识,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元素符号的识别。

- 难点:理解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挂图、相关实验材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相关内容,记录自己熟悉的元素及其符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元素吗?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元素周期表”这一主题。展示一张完整的元素周期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20分钟)

-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简要介绍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背景,说明他如何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排列,预测未知元素的存在。

-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周期:横向排列的行,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代表电子层数。

- 族:纵向排列的列,分为主族和副族,主族用A表示,副族用B表示。

- 元素符号: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如H(氢)、O(氧)、Fe(铁)等。

- (3)常见元素的识别

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如Na(钠)、Cl(氯)、Ca(钙)等,让学生进行辨认练习。

3.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元素区域(如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等),要求他们找出该区域内的元素名称、符号以及它们的性质特点。完成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成果。

4. 巩固练习(10分钟)

- 完成课堂练习题,如:

- 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氮、氧、碳、铝。

- 找出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的元素,并说出它们的共同性质。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总结周期和族的概念,提醒学生注意元素符号的书写规范。

6.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中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基础题目。

- 预习下一节“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差异”。

五、板书设计:

```

元素周期表

1. 结构:周期(横行)、族(纵列)

2. 元素符号:如H、O、Fe等

3.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

4. 周期性变化:原子序数增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展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或实验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