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经纬线与经纬度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0°纬线,北纬和南纬分别向两极递增。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经和西经分别向东、西递增。
- 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 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
3. 地图的基本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 方向: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
- 图例:地图中各种符号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
二、世界的自然环境
1. 地形与地势
- 主要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 地势特征:世界地势总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2. 气候与天气
-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具有稳定性。
- 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变化。
- 气候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热带气候:如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
- 温带气候:如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
- 寒带气候:如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三、中国的自然环境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 中国的地形分布
- 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 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秦岭、大兴安岭等。
-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 中国的气候特点
-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 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西部内陆地区干旱少雨。
四、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1. 自然资源分类
- 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土地、太阳能等。
- 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2. 中国的资源分布
- 煤炭主要分布在北方,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部沿海。
-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
3. 环境保护
- 重视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 加强对水资源、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五、人口与城市
1. 中国的人口分布
- 人口密度东部高、西部低,以黑河—腾冲线为界。
-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资源压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 城市分布
-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 西部城市较少,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六、经济与交通
1. 农业
- 东部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 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2. 工业
- 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
-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电子、纺织等。
3. 交通运输
-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
- 重要的铁路干线:京沪线、京广线、陇海线等。
- 重要的港口城市:上海、广州、天津、青岛等。
七、区域地理
1. 北方地区
-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 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等。
2. 南方地区
- 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 主要作物:水稻、甘蔗、茶叶等。
3. 西北地区
-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主要农业为灌溉农业。
4. 青藏地区
-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主要农业为河谷农业。
- 畜牧业发达,盛产牦牛、藏羊等。
八、地理技能与实践
1. 地图判读
- 学会识别等高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
- 能够根据地图判断方向、距离、海拔等信息。
2. 地理图表分析
- 掌握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基本图表的阅读方法。
- 能够从图表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3. 实践活动
- 参与地理兴趣小组或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语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系统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有助于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争取在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