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或者2020新会计准则收入是如何确认的呢】引发关注。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与完善,2019年和2020年期间,企业对收入确认的处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的实施,使得收入确认由原来的“风险与报酬转移”模式转向了“控制权转移”的五步法模型。下面将从基本理念、确认原则及具体步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差异。
一、新旧会计准则对比概述
项目 | 旧准则(2017年前) | 新准则(2017年修订后) |
确认原则 | 风险与报酬转移 | 控制权转移 |
核心逻辑 | 依据商品或服务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 | 依据客户是否取得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 |
确认时点 | 通常在交付或完成服务时确认 | 在客户获得控制权时确认 |
复杂性 | 较为简单,但存在较多例外情况 | 更加统一,但需要详细分析合同条款 |
应用范围 | 涉及销售、服务等 | 覆盖所有收入类型,包括合同资产、合同负债等 |
二、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的五大步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采用“五步法”模型,具体如下:
1. 识别与客户之间的合同
企业需确认是否存在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且该合同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2. 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
履约义务是指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的商品或服务的承诺。每一项履约义务都应单独确认收入。
3. 确定交易价格
交易价格是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可能包含可变对价、重大融资成分等。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履约义务
若合同包含多个履约义务,需按其单独售价比例进行分摊。
5. 在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当企业履行了相关履约义务,即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三、关键变化与影响
- 收入确认时间点更合理:不再依赖于商品交付或服务完成,而是基于客户是否实际掌控商品或服务。
- 增强了信息透明度: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更多关于收入确认政策的信息。
- 增加了合规成本:企业需加强合同管理与收入核算流程,确保符合新准则要求。
四、常见行业应用示例(简要)
行业 | 收入确认要点 | 典型案例 |
制造业 | 在产品交付并取得客户签收后确认收入 | 客户签收即视为控制权转移 |
建筑业 | 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 采用投入法或产出法衡量履约进度 |
软件服务 | 在软件交付并获得客户使用权限时确认收入 | 云服务按订阅周期分期确认 |
零售业 | 在商品交付给客户时确认收入 | 线上订单签收即确认 |
五、总结
2019年和2020年,我国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强调“控制权转移”原则,提升了收入确认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企业在执行过程中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仔细分析合同条款,合理判断履约义务,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新准则虽然增加了操作复杂性,但也为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收入确认框架,有助于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与透明度。
以上就是【2019或者2020新会计准则收入是如何确认的呢】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