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租回融资租赁如何账务处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售后租回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所谓“售后租回”,是指企业将自有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以租赁的方式从该租赁公司租回使用。这种交易形式在会计处理上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当其被认定为融资租赁时,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
以下是对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的账务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列出相关会计分录和要点。
一、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
售后租回交易中,卖方(即原资产拥有者)在出售资产后,又通过租赁方式重新获得资产的使用权。如果该交易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关于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则应按融资租赁进行会计处理。
二、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的账务处理要点
| 处理环节 | 具体内容 |
| 1. 出售资产时 |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贷:递延收益(若售价低于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若售价高于账面价值) 贷:营业外收入 |
| 2. 租入资产时 | 借:使用权资产 贷:长期应付款(租赁负债)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差额部分) |
| 3. 支付租金时 | 借:长期应付款(本金部分) 借:财务费用(利息部分) 贷:银行存款 |
| 4. 使用权资产折旧 |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
| 5. 递延收益摊销 |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 |
三、注意事项
1. 是否属于融资租赁:需根据租赁期占资产使用寿命的比例、租赁付款额现值是否超过资产公允价值的90%等因素判断。
2. 递延收益的处理:若出售价格低于公允价值,差额应作为递延收益,在租赁期内分期摊销。
3. 使用权资产的确认:承租人应按照租赁负债的现值确认使用权资产,并按合理方法计提折旧。
4. 税务影响:售后租回可能涉及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的影响,需结合税法规定进行处理。
四、案例说明(简化)
假设A公司将其一台设备(账面价值80万元)以60万元出售给B公司,再租回使用,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12万元,租赁内含利率为5%。
- 出售时:
- 借:银行存款 60万
-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万
- 贷:递延收益 20万
- 租回时:
- 计算租赁负债现值 = 12万 × 4.3295 ≈ 51.95万
- 借:使用权资产 51.95万
- 贷:长期应付款 51.95万
- 第一年支付租金:
- 利息费用 = 51.95万 × 5% ≈ 2.60万
- 借:长期应付款 9.40万
- 借:财务费用 2.60万
- 贷:银行存款 12万
- 每年折旧:
- 假设按直线法,折旧年限为5年
- 每年折旧额 = 51.95万 ÷ 5 = 10.39万
五、总结
售后租回融资租赁的账务处理较为复杂,关键在于准确判断是否为融资租赁,并合理确认租赁负债、使用权资产及递延收益。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会计准则与实际情况,确保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应注意税务筹划,避免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以上就是【售后租回融资租赁如何账务处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