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翻译及原文】《苏武牧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之一,讲述了西汉时期使节苏武在匈奴被扣留期间,坚守气节、不屈不挠的感人经历。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与坚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一、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官员,奉命出使匈奴,但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匈奴扣押。在长达十九年的流放生活中,他始终拒绝投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国家尊严。最终,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忠贞不渝的精神,成功返回汉朝,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
该故事主要通过苏武在异国他乡的艰苦生活,以及面对威逼利诱时的坚定态度,来体现“忠”与“信”的价值观念。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苏武,字子卿,年少时因父亲的官职而任职,兄弟都担任郎官。 |
| 汉武帝时,以中郎将使匈奴,单于欲降之。 | 汉武帝时期,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单于想要让他投降。 |
| 武不屈,乃幽之大窖中,绝不饮食。 | 苏武不屈服,于是被关进地窖中,绝食不饮。 |
|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天下起雪,苏武躺在地上吃雪,把毡毛一起吞下。 |
| 数月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 数月后仍不死,匈奴认为他是神人,于是把他迁到北海无人之地。 |
|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苏武到了北海后,粮食不供应,便挖野鼠吃草籽。 |
| 居五六年,匈奴以为死,遂遣使迎武归。 | 过了五六年,匈奴以为他已经死了,于是派使者迎接苏武回国。 |
| 武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今汉与匈奴和亲,常愿毋战。” | 苏武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现在汉与匈奴和好,我愿意不要战争。” |
|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于空庐中,断其食。 | 单于更加想让他投降,于是把他关在空房子里,断绝他的食物。 |
| 武乃持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不离其身。 | 苏武拿着汉朝的符节放羊,无论睡觉还是起身都紧握不放。 |
三、总结
《苏武牧羊》不仅是历史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忠诚”“坚韧”精神的象征。苏武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民族气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尊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尊重。
通过本文的原文与翻译对照,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段历史故事的内涵与意义。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信念与坚持,正如苏武那样,不屈不挠,坚守本心。
以上就是【苏武牧羊翻译及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