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井沿”、“抬头”、“青蛙”、“小鸟”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2. 体会文中角色对话所表达的不同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3.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大家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坐在井里看天,只能看到一小片天空。
生2:我觉得这是比喻一个人见识少,眼光狭窄。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个故事,来探讨一下我们平时在观察事物时,是否也像那只青蛙一样,只看到自己熟悉的那一小片天地。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来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生: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井里说话,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非常好!那你们觉得,为什么青蛙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生:因为青蛙一直在井里,没有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
师:是的,这就是“坐井观天”的意思,比喻人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课文中的对话。请大家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和表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青蛙很自信,觉得自己是对的;小鸟则比较耐心,想告诉青蛙外面的世界很大。
师:对,这说明两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青蛙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而小鸟则是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问题。
师:那么,如果你是这只青蛙,你会怎么想?你会相信小鸟的话吗?
生:可能会有点怀疑,但也许后来会慢慢明白。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会的: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要多听别人的意见,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师: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坐井观天”的现象呢?比如有些人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或者只相信自己熟悉的事物。
生:比如有些同学只喜欢玩手机,不愿意接触其他活动。
生:还有些人只相信自己学到的知识,不相信别人的观点。
师:这些都是一种“坐井观天”的表现。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
生:多看书、多交流、多实践。
师:非常棒!希望同学们以后在面对问题时,能像小鸟一样,有开放的心态,不被局限。
(五)总结提升(5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明白了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去看世界,要学会换位思考,开阔眼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做一个有远见、有胸怀的人。
三、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井口大小 → 见识有限
小鸟:天无边际 → 视野广阔
寓意: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探索、接纳新知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