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大班科学《骨头啥模样》活动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大班科学《骨头啥模样》活动教案,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20:02:20

大班科学《骨头啥模样》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骨头是支撑身体的重要部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骨头的形状和特点。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身体结构的兴趣,增强保护身体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

- 骨骼模型或图片(如头骨、脊椎、四肢骨等)

- 人体骨骼图(可贴在黑板上)

- 轻质材料(如泡沫板、纸板)用于制作简易骨骼模型

2. 环境布置:

- 在教室中设置“人体探索角”,展示与骨骼相关的图片和模型

- 准备一些关于骨骼的小知识卡片,供幼儿自由阅读

3. 经验准备:

- 幼儿已有初步的身体结构认识,了解部分器官名称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我们的身体里有什么可以支撑我们站立和走路的?”

引导幼儿思考并说出“骨头”这一关键词,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骨头啥模样》。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出示骨骼模型或图片,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并进行以下互动:

- “这些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连接在一起的?”

- “如果我们的身体没有骨头会怎么样?”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知识。

3. 动手操作(15分钟)

分组进行“我来拼骨头”的手工活动。

- 每组发放若干轻质材料,幼儿合作拼搭出简单的人体骨骼模型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骨骼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找骨头”游戏:

- 教师说出身体部位(如“手臂”“腿”),幼儿迅速指出对应部位的骨头

- 或者播放一段动画短片,让幼儿识别其中出现的骨骼部位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骨头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骨头(如不摔倒、不挑食等)。

四、活动延伸:

1. 区域活动:在科学角投放更多关于骨骼的图书和模型,供幼儿自主探索。

2.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带孩子观看儿童科普视频,进一步加深对骨骼的认识。

3. 户外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跳跃、攀爬等运动,体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骨骼的作用。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动手操作。通过直观的教具和互动游戏,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常见句式与结构,确保符合低识别率要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