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为加强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部门及人员。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缺氧、易燃易爆等危险的作业场所,如地下管道、储罐、反应釜、污水池、地窖等。
二、管理职责
1. 安全管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与检查。
2. 各生产单位:负责落实本制度的具体要求,确保作业前进行风险评估,安排专人监护,做好应急准备。
3. 作业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全过程负责,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4.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三、作业前准备
1. 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作业内容、环境条件及潜在危险因素。
2. 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3. 对作业场所进行通风、检测,确保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4. 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全有效,如安全帽、防毒面具、安全绳、照明设备等。
四、作业过程管理
1. 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监护,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
2. 监护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熟悉应急预案,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
3. 禁止在未采取可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严禁盲目施救。
4. 作业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现场,及时上报处理。
五、应急处置
1. 各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2. 发生事故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程序进行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3. 事故调查应查明原因,总结教训,完善管理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教育
1. 公司应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 新入职员工、转岗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定期开展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七、监督检查
1. 安全管理部应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