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灰雀》教学设计之五】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以及对男孩的尊重与信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 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善良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列宁与男孩之间的情感交流,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 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诚实”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如灰雀的图片)、角色扮演道具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背景,收集有关灰雀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出示灰雀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小鸟吗?它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灰雀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 板书课题《灰雀》,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及背景。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 你认为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
3.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婉转”、“犹豫”、“欢叫”等。
第三环节: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列宁和男孩之间的对话,分析他们的语气、神态。
- 列宁的语气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问男孩?
- 男孩的回答表现出怎样的心理变化?
2. 小组讨论:
-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 列宁为什么不直接责备男孩?他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列宁用温和的方式教育了男孩,体现了他对孩子的信任与关爱。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15分钟)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列宁、男孩、灰雀。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即兴表演,鼓励加入自己的想象与情感。
3. 表演结束后,师生共同点评,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提问:“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与一只小鸟的故事》,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真实感受。
第六环节: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诚实的重要性。
2. 提问:“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其他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写出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
5《灰雀》
——列宁与男孩的对话
喜爱尊重信任
诚实善良理解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